发布时间:2024-07-01 17:53:56 阅读量:587
菜市场关乎着民生,如何经营更是一门大学问。如今,全国各地新老菜市场并存,面临着不同的挑战。老旧的菜市场多数管理粗放、环境较差,而新建的智慧化菜市场则面临着经营成本和菜价上涨的困扰。
“升级必涨价”似乎已经成为不少菜市场的魔咒。那么,全国各类菜市场都在寻求提升,企图在越来越激烈的生鲜行业杀出重围时,改造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新老市场的不同难题
在老旧的菜市场,虽然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但其亲民的价格和独特的烟火气却吸引了一批忠实顾客。然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这些市场已不能够适应要求,逐渐显得格格不入。
与此同时,完成升级改造的智慧化菜市场环境舒适、陈设整洁、设施先进,但经营成本的上涨会对菜价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流失了许多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整个市场的生意并没有因为技术的升级而明显提升。
烟火气难以为继
老旧市场还能存活多久?
政府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是越来越多的老旧菜市场退出舞台的重要因素。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了菜市场的升级改造,一些涉及到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老旧菜市场由于整体环境和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不能吸引更多新消费者购物,可持续性发展被画上问号,对于管理方来说,也迟早要面临被淘汰或改造的命运。
管理滞后与成本上涨
智慧菜市场的新挑战
智慧化菜市场虽然在技术上实现了飞跃,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面临诸多问题。一些市场进行升级后,相应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及时跟上,导致很多智慧设备配备后被闲置或使用不充分。
在新市场的管理模式和方式上,也存在滞后,这些对智慧菜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部分项目则存在改造不符合实际需求、应付上级任务的情况。一些改造仅于装修等表面工作,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对整个市场的运营管理模式产生有效更新。
同时,租金等经营成本上涨,对菜价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让消费者感到了一定负担,进而产生市场人流不乐观、回头客越来越少等问题。
市场革新 路在何方
一个理想的菜市场,应该是惠民物价与优质服务并存、烟火气与环境共融的和谐状态。其实,保留烟火气并不意味着要回到过去的落后状态,而是要在现代化的基础上,留住那份亲切和温暖。
如何在升级改造的同时,不改变便民惠民的本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市场方应当用更长远的目光,进行内外兼顾的全局考量。
对内
平衡的艺术
文化与情感的连接:在改造过程中,不仅要保留市场的物理形态,更要传承和弘扬市井文化,不能因为改造而失去了和消费者固有的连接。
技术与人文的结合: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市场相结合,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市场管理水平,同时注重人文关怀,设置一些便民惠民设施,增强客户粘性。
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在追求经济效益之外,市场方也要注重社会效益,不能忽视保障食品安全、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就业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市场改造是合理且符合需求的,而不是盲目跟风,或为了应付任务。
对外
合作的开拓
多方参与合作:在市场改革进程中,一些市场积极引入国有企业等外部机构参与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或由民营资本参股。以更多元融资的模式,推动农贸市场的长期发展,获得合理回报。
招租合理限价:改造后的农贸市场档口应采取公平公正公开的方式予以分配。为平衡经营者的利益和老百姓平价买菜需求,摊位租金应由物价局参考市场行情进行公益性核准定价,并制定摊位租金的最高限价。
加强监督指导:管理部门对哄抬物价及违规经营等行为加强管理。在大数据展示屏公示当天各类菜品的参考价格,公开恶意加价举报电话,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将经营者行为记载在册,对存在不良经营行为者给予警告或处罚,并限制该经营者后续扩大经营的需求。
如何平衡多方利益与需求,管理好菜市场是一门大学问。在市场升级同时,保留市场亲民惠民的价格,以及那份独特的市井烟火气,实现“一双两好”的目标,也许路途漫长,但终将抵达。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167
“农改超”与“农加超”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服务、购物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经营优势,但相对传统农贸市场,也有着价格偏高、交易方式不灵活、消费群体不够庞大等弊端。因此,林鲲君对“农改超”与“农加超”的运营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01.政府应加强引导,做好相关配套建设
政府应为“农改超”与“农加超”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和竞争机制,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以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农改超”与“农加超”的领导,把“农改超”与“农加超”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实行年度考核
02.企业应合理布置销售网点
企业应统筹规划,分析目前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其购买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和消费习惯,采用多种经营业态和模式,在网点的分布上做到合理、科学和便利。首先,在原有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立较大规模的生鲜超市,其主营产品应是生鲜产品,品种较齐全,同时也可适当经营日常用品,并按照超市的模式进行操作。
03.企业应适度规划,提高效益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无论采用哪种模式,要提高赢利能力,就必须降低价格成本,形成对传统农贸市场的相对成本优势。就是说,超市经营的农产品,绝对价格可以等于或略高于传统农贸市场,但综合比较质量、安全、服务等优势后,应具有相对的农产品营销价格优势
因此,“农改超”与“农加超”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从已经取得成功的超市企业的经验看,超市的农产品价格可以比农贸市场低,但这必须要以超市的规模化经营及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前提。
04.加强品牌商品的经营
结合生鲜超市的经营定位和操作方式,在商品购进中,应增加品牌商品或标准化产品的数量,优化生鲜商品的品种结构,同时,充发利用超市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特定的商品进行自有品牌的开发,增强竞争优势
生鲜商品的采购包括当地采购和跨地区产地采购。当地采购的生鲜商品主要是因为保鲜原因不适于远途运输的生鲜商品,跨地区产地采购的生鲜商品主要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和距离内远途调运,或者经过保鲜加工处理的生鲜的商品。
林鲲科技一直行走在为农贸市场“农改超”与“农加超”的综合解决方案道路上,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致力于助推农贸行业的稳步发展。
林鲲科技专注智慧农贸市场领域15年,面向全国提供农贸市场软硬件升级改造等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欢迎广大农贸市场行业人士来公司洽谈合作!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1478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789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956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