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5 18:01:33 阅读量:175
伴随民营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越来越多的行业持续释放准入空间,吸引大量流动资金入局。其中,菜市场作为居民一日三餐的主要供应地,以其小而轻的实体资产投资形式,逐渐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话题。
显然,政策大力扶持、市场需求稳定、创业形式丰富等因素,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但传统业态的低迷没落、行业内外的竞争加剧、同质化的发展格局等,也成了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风险难题。
菜场投资的利与弊
利好一:稳定刚需
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调研及测算,全国农贸市场总交易额约占生鲜零售市场总份额的57%,且未来较长时间内,农贸市场仍会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代表无论经济周期如何发展,“一日三餐”的刚需地位仍然不可动摇,生鲜食品(蔬菜、水果、肉类、水产等)作为菜市场的核心商品,消费频率极高。菜场稳定的需求能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现金流,是投资盈利的基础。
利好二:持续收益
相比零售商铺,菜场抗周期更强,在经济下行期,仍能保持较高复购率。以上海某菜场为例,其3公里范围内覆盖73万常住人口,密集社区持续为菜场提供稳定客源,日均摊位流水可达3000元,月毛利约2.7万元。生鲜电商虽然发展迅速,但高昂的获客、冷链及损耗成本导致其盈利困难,资金流转慢,菜市场在极致新鲜、即时性及性价比方面优势更加明显。
利好三:模式多样
菜场投资方可灵活转变角色,从“被动收租方”升级为“主动运营方”,自主调动资金成本,结合市场实际发展情况调整经营策略。资金投入方面,相比购买整栋商业或自建超市,投资菜场前期资本压力更小。此外,目前菜市场涌现了多个创业新赛道:代炒菜、代配送、轻餐饮等,入行门槛低,发展空间广泛。
弊端一:选址依赖性风险
投资菜市场门槛低,但不等于没门槛。菜场客流通常受地段、周边住宅分布、道路交通等因素影响,前期投资应谨慎此类风险。深入考量人口密度、消费习惯等,差的位置注定失败。
另外,应在选址过程中防范潜在的商业竞争风险。若附近分布了大型超市或规划新建商业综合体,应规避此类选址,避免日后出现客源分流的局面。
弊端二:精细化运营要求
想要投资菜市场,需要先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基于生鲜产品损耗率较高的特性,投资前期应优化供应链,并深入了解温度控制、陈列技巧、时段定价等专业能力,做好沉淀再入局,避免陷入手足无措的窘境。
弊端三:白热化竞争格局
投资菜场前,需明晰当前传统市场创新与外部业态冲击并存的竞争格局。行业内,菜场数量剧增且创新不断,智慧化、业态融合等花样频出,内卷加剧;行业外,电商、社区团购等持续挤压市场份额。在此双重竞争格局之下,仅提供菜品售卖的基础场地已不够,需采用综合发展手段吸引客流。在激烈的竞争红海中,若不能开辟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前期盲目投入的时间、资金成本终将沦为沉没成本的注脚。
菜场投资,如何规避风险
早市+晚市 错峰经营
当代生活节奏加快,对许多年轻消费者来说,加班成为常态。菜市场往往在固定时段营业,这群年轻消费者要么没时间早起赶早市,要么下班时菜场已经关门。相比之下,时间更灵活的生鲜小店、随时可下单的电商平台,显然更符合上班族的时间安排。
基于该消费背景及习惯,投资菜场前应深入调研周边的客流分布及消费情况,打造早市+晚市的综合经营策略,早市提供菜品售卖、早餐等服务,晚市提供便民食堂、夜宵小吃等业态,通过综合布局最大化提升客流,降低市场空置风险。
大数据服务支撑
投资菜场并非纸上谈兵,需要利用数据赋能市场经营的各个环节。前期若是无法摸清客流情况,可引入智慧农贸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化运营,实现客流分析、损耗管控与商户管理等目的,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
谨慎出手 量力而行
投资菜市场应谨慎决策,结合自身资金实力与运营能力量力而行,避免因盲目投入陷入管理难、竞争难及回本难等困局,先做好市场调研与风险评估再出手,合理配置资产。
投资菜市场恰似运营微型民生中枢,既盛满城市烟火气的温度,亦考验创业者的商业敏锐度。若能精准锚定选址策略、打造差异化竞争力,相信这一传统业态依旧能释放超乎预期的商业潜能。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167
“农改超”与“农加超”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服务、购物环境等方面都有着经营优势,但相对传统农贸市场,也有着价格偏高、交易方式不灵活、消费群体不够庞大等弊端。因此,林鲲君对“农改超”与“农加超”的运营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01.政府应加强引导,做好相关配套建设
政府应为“农改超”与“农加超”提供良好的运作环境和竞争机制,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弱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以保证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对“农改超”与“农加超”的领导,把“农改超”与“农加超”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实行年度考核
02.企业应合理布置销售网点
企业应统筹规划,分析目前居民的收入水平对其购买习惯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和消费习惯,采用多种经营业态和模式,在网点的分布上做到合理、科学和便利。首先,在原有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建立较大规模的生鲜超市,其主营产品应是生鲜产品,品种较齐全,同时也可适当经营日常用品,并按照超市的模式进行操作。
03.企业应适度规划,提高效益
农产品超市化经营,无论采用哪种模式,要提高赢利能力,就必须降低价格成本,形成对传统农贸市场的相对成本优势。就是说,超市经营的农产品,绝对价格可以等于或略高于传统农贸市场,但综合比较质量、安全、服务等优势后,应具有相对的农产品营销价格优势
因此,“农改超”与“农加超”必须实现规模化经营。从已经取得成功的超市企业的经验看,超市的农产品价格可以比农贸市场低,但这必须要以超市的规模化经营及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前提。
04.加强品牌商品的经营
结合生鲜超市的经营定位和操作方式,在商品购进中,应增加品牌商品或标准化产品的数量,优化生鲜商品的品种结构,同时,充发利用超市自身的经营特点,选择特定的商品进行自有品牌的开发,增强竞争优势
生鲜商品的采购包括当地采购和跨地区产地采购。当地采购的生鲜商品主要是因为保鲜原因不适于远途运输的生鲜商品,跨地区产地采购的生鲜商品主要是可以在一定时间和距离内远途调运,或者经过保鲜加工处理的生鲜的商品。
林鲲科技一直行走在为农贸市场“农改超”与“农加超”的综合解决方案道路上,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致力于助推农贸行业的稳步发展。
林鲲科技专注智慧农贸市场领域15年,面向全国提供农贸市场软硬件升级改造等综合解决方案服务,欢迎广大农贸市场行业人士来公司洽谈合作!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1478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789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956
发布时间:2018-12-02 阅读量:654